(孔雀城)国家未来五年重点发展模式——特色小镇
| 招商动态 |2016-08-28
2016年7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8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确定了2016年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特色小镇的推荐数量,合计共159个名额。
何为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战略最早是由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1月提出创建。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认为,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
一
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
1
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八达岭孔雀城特色就是绿色,生态宜居,离尘不离城的新型都市生活)
2
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八达岭孔雀城立足北京西北,周边80多处景区环绕,其中不乏具有百年传承的民俗,例如九曲黄河灯,竹马,永宁古城等,乡土文化底蕴身后)
3
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
(八达岭孔雀城顺应京津冀一体化大潮,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首要阵地)
4
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八达岭孔雀城,三面环山,一面邻水,京津冀一体化,冬奥红利下交通,环境,产业不断升级,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生态旅游产业为支撑的新新城镇)
5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由于特色小镇一般选择远离现有繁华城镇,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都要服从于人性化的设计。只有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体现小镇打造的真正价值,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宝岛。(孔雀城一小时都市生活圈)
二
特色小镇发展重点
1
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主导产业定位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独特性,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高,利润率和装备水平有优势,注重研发投入。产业环境优良,有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产业增长势头良好且经济社会带动作用明显。
2
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镇区对外交通路面等级在二级以上,且情况良好。道路附属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公用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给水管网全覆盖,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且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建成区小学建设规模、标准、配置数量达到要求,可满足实际需求。镇区内中心医院、卫生院建设规模和标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镇区建有一座综合超市,商业设施可满足多元需求。
3
创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有创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实现多规协调,设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实现“四所合一”,制度健全,能实现规划管理数字化。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高,建有综合的办事大厅,基础行政管理适度下放。在机构人员、购买服务、财政收支、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突破性创新。
4
传承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传承独特的民俗活动、特色餐饮、民间技艺、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类型。保护好文保单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挂牌等物质文化遗存。政府支持传承人及非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文化传播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质,宣传途径多样。
5
建设和谐宜居的秀丽环境
城镇风貌和谐统一,能有效彰显小镇特色文化内涵。镇区新建建筑体量适宜,形式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能较好的表现本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镇区沿街建筑立面的体量、色彩、材质、符号、细部协调统一。特色小镇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要保留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
三
做好“特色”规划
1
明确规划重点定位
特色导向。作为立镇之本的产业规划要找准自身的特色,要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背景支撑。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其规划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围绕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特色小镇一般生态环境优美,其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
多元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注重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项目规划,引导特色小镇空间规划的功能组织与布局。以文化特色、生态资源为导向,在空间、风貌、项目、活动、环境等方面进行落实。规划内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高度融合。
2
采取有效规划方法
纵向综合。从层次上看,特色小镇规划虽规模较小但涉及方面多,需要立足区域层面的总体规划对小镇进行合理定位,需要立足城镇建设编制城市设计、控规、详规、甚至单体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混合设计。同时还要有可落地实施的项目,甚至包括运作模式和招商引资意向,提供纵向综合的全套解决方案。
多规合一。从内容上看,除了常规的空间规划内容,还包括产业规划、社区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同时需突出生态、文化等功能。特色小镇规划必须坚持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推进产业、空间、设施等方面协调有序发展,引导项目与产业落地。
重点突出。特色小镇规划的重点应在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上,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
切实有效成果导向
项目落地。建设项目落地是衡量特色小镇规划可操作性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划成败与否的关键性要素之一。结合小镇特点选择发展项目并进行合理定位布局是保障建设项目落地的重要手段。
近远结合。近远结合是评价特色小镇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标准。以往的小城镇规划重视规划期末终极蓝图的编制,而忽视近期建设规划的安排。近期建设项目对于完成规划期末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特色小镇规划应注重近远结合,尤其要保持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对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