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陶献礼母校建校70周年
| 招商动态 |2016-08-16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吉林大学重庆校友会”快速关注。
说起荣昌陶,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荣昌陶比肩景德镇的陶都文化,作为重庆人,应该去了解了解。作为对陶瓷艺术感兴趣的人,更要去了解中国的陶文化,了解不为人知的荣昌陶。
和荣昌陶结缘,还得从吉林大学重庆校友会和荣昌区人民政府的结缘,近几年,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荣昌区注重外联工作,2014年就和吉林大学重庆校友会合作,在广州开展了一次招商引资工作。因此,校友会也和荣昌区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得知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荣昌区人民政府联合吉林大学重庆校友会,联合为吉大赠送一对陶瓷艺术品,借此加深和校友会及吉大的联系,同时也通过吉大这个平台,展示中国荣昌的陶艺术。
荣昌陶简介
在荣昌县坊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这首民谣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仿佛能从中领略过去那制陶盛况。
荣昌陶乃荣昌“四宝”之一。其先民何时开始制陶,现已无法考证,但据史料记载,荣昌陶发展的繁荣期主要是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并与云南建水陶、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重庆荣昌县也因此与江苏宜兴市、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市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陶都”之一。
因荣昌陶主要产于安富镇境内,故又名为“安陶”。早在明、清及民国年间,安富镇垭口就有一批制陶名窑,如磨子窑、夏兴窑、中兴窑等,其产品远销滇、黔、藏、陕等省。“安富场五里长,排排精泥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流传下来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荣昌陶生产、制作和销售的盛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荣昌陶器厂所生产的产品曾代表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品赴日本、智利、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地区展出。其间,大量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万川军背着泡菜坛子抗日
抗战爆发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的青壮军人,人数令人震撼:一共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他们中间,不少川军是背着泡菜坛子出川抗日。因为,当时的百姓家里都有自己做泡菜的习惯,尤其是咸菜,吃饭更离不开泡菜。
今日荣昌陶
博物馆
从2003年开始,荣昌县投资700多万元在荣昌县安富镇建起了占地27亩的陶都博物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科技教育、观光旅游、文化鉴赏于一体。拥有汉、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陶器精品2000多件,预计今年11月将对外开放。
西部陶器市场
在修建陶都博物馆的同时,占地15亩的西部陶器市场也开始动工修建,陶器市场里面有陶器制作研发,陶器观赏,陶器批发、陶器零售等各种商铺,建成后将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器市场。
陶都自然风景区
根据荣昌县陶器历史悠久、古迹丰富的特点,荣昌县还在安富镇划定陶都自然风景区。整个风景区占地10961亩,有古宋陶遗址、明、清时代龙窑、阶梯窑等25处,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代的寺庙、碑文、佛塔散落其间。其中,刘家拱桥的宋陶遗址有二平方公里,遗址陶瓷碎片堆积如山,其中不乏当时的精品。人称“九宫十八庙”之一的“火神庙”在安富镇也保存较为完好,亭台、楼阁、戏台、飞檐、翘角、人物雕刻等都清晰可见;另外,仙人桥、一碗水、舍利塔、仙女山、竹海、河南寺、雷公寺、新观音等点缀于风景区中,浓厚的“陶都”气息和清新的明清古镇风貌相得益彰,极具旅游潜力。 荣昌陶器,盘活了荣昌一方的经济;荣昌陶器,铸造了陶艺历史上的辉煌。
吉林大学重庆校友会
jlucq2014
吉林大学重庆校友会,吉大校友之家。目前在渝吉大校友2000余名,校友会致力于服务校友为宗旨,为校友提供交流、共享、合作和发展服务。
